
從在地活力出發 與國際藝術脈動深度接軌
亞洲當代藝術界年度盛事——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(Taipei Dangdai Art & Ideas)即將於2025年5月9日至11日回歸南港展覽館,並於5月8日率先展開VIP預展與開幕式。由瑞銀集團(UBS)呈獻,本屆展會再次攜手文化部與臺北市政府文化局,展現台灣藝術生態的多元能量,並透過精心策展,串聯全球藝術視野與在地創作語彙,企圖以更深層的文化交會,打開未來藝術的想像空間。

匯聚全球藝廊 建構國際藝術對話
台北當代自創辦以來即致力於成為亞洲藝術界的指標性平台,第六屆展會同樣不負期待,預計將匯聚來自台灣、亞洲以及世界各地的重要藝廊與藝術家。展覽以三大策展區劃分視野:「當代網域」作為核心主展區,網羅如Galerie EIGEN + ART、Galleria Continua、Kaikai Kiki Gallery等國際知名藝廊,以及首次參展的Karsten Greve與Almine Rech。台灣重量級藝廊如耿畫廊、大未來林舍畫廊、亞紀畫廊等亦將回歸,延續本地藝術與國際市場的交會對話。

新生維度再出發 設立藝術家獎助機制
以支持新銳創作為使命的「新生維度」(Edge)展區,今年邀請如今格空間展出藝術家宋拓的全新計畫,以及澳洲科馬畫廊(COMA)帶來Kieren Karritpul的精彩之作。為進一步肯定新生代藝術家的創新實踐,2025年起台北當代首度設立《新生維度藝術家獎》(Edge Artist Award),由國際策展人與藝評家組成評審團,從參展藝術家中選出最具潛力的創作者,並於5月9日的公眾開幕日舉辦頒獎典禮,頒發獎金一萬美元。

全新展區「藝韻匠心」 聚焦藝術與工藝的交界
藝術語言不再僅止於視覺層面,今年全新推出的展區「藝韻匠心」(Embody),則探索當代藝術、工藝與設計之間的跨界交融。Soluna Fine Art與ARTCOURT Gallery等參展單位,將在此區呈現作品如何在材質、技藝與文化語境的交匯處,延展出亞洲美學的深層脈動。

科技與藝術共振 「斷電」探問數位時代的文化震動
除了展覽主體,台北當代今年亦深化科技與藝術的跨領域對話。由文化部主辦的「臺灣藝術家特展」第二屆,以「斷電」為題,推出三件與前瞻科技密切交織的當代裝置藝術:包括旅居巴黎的新媒體藝術家鄭淑麗,以數位影像裝置呈現自我肖像的變形過程,質疑人工智慧的邏輯運作;藝術家蘇匯宇與團體XTRUX聯手,以AI開源工具重構軍事與媒體文化的影像再製;而出身紙藝世家的張徐展,則運用定格動畫敘述白蟻因氣候變遷而轉而啃食人造電纜的寓言,象徵科技與自然的矛盾交纏。
「節點台北」首發 李亦凡個展解構AI世代的藝術敘事
在藝術與城市關係的延伸討論中,今年首度推出的臺北市年度特展「節點台北」(Taipei Node),由洪建全基金會與臺北市文化局共同推動。首屆展覽以「Making of…Li Yi-Fan」為題,聚焦新世代藝術家李亦凡,透過三件涵蓋AI、網路敘事與冷僻知識的作品,構築人類在面對超我技術生成時的存在反思,亦為台北當代提出關於未來城市與創作節點的新提問。

策展巨擘來台 「策展的幻鏡」引領思想對話高峰
延續以藝術為思辨核心的傳統,2025年台北當代同時啟動「思想串流論壇」(Ideas Forum)系列講座,並迎來重量級策展人——倫敦蛇形畫廊藝術總監、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思想家漢斯·烏爾里希·奧布里斯特(Hans Ulrich Obrist)首次來台。奧布里斯特將於4月13日舉行專題演講《策展的幻鏡》,分享其對當代策展實踐與文化未來的觀察。

串接當代命題 「思想串流論壇」揭示藝術未來的脈絡
論壇主題「緣線交織」(Braided Strands of Fate),將從地理、精神與物質三條軸線切入,探討藝術如何於高度分化的世界中創造連結。其中三場專題座談將涵蓋亞洲雙年展策展實踐、數位藝術的經濟與流通,以及藝術、工藝與設計的關係重構,呼應今年展會新增的「藝韻匠心」展區。

藝術之約 不容錯過
目前展會早鳥票已於官方網站熱賣中,對藝術創作、文化思潮與未來社會想像充滿熱情的觀眾,不妨親臨現場,在這場國際藝術的共振中,捕捉屬於這個時代的創意能量。
詳細購票資訊,請至:Klook購票網址。
詳細展會資訊,請至: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官方網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