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ATURE

矽谷狂人伊隆馬斯克的終極目標:「火星,我們來了!」

作家 / Alec 報導

將瘋狂想法一一實現的矽谷狂人伊隆馬斯克,從創辦了Tesla、SpaceX、PayPal後,聲名大噪,其實現夢想的能力,更吸引了一票投資者,還讓他暫時成為全球首富!如今,他也將眼光放在了無邊無際的宇宙上,終極目標就是要讓人類移民火星!

 

火星,我們來了

已經到了「喊水會結凍」的馬斯克,在2021年初,便在社群媒體上發表一系列推文,揭示了有關「2050在火星上建造一座百萬人口城市計畫」的細節,他表示SpaceX計畫在未來10年內建造1000艘「星際飛船」,目標是平均每天發射3艘,讓每個人都能踏上火星之旅。

或許別人來說要在火星建造城市,會被視為笑話,但如果是由馬斯克來說,卻有著說服人的本事。至於會這樣說,主要除了SpaceX成功回收火箭並再利用外,還締造了多項航太里程碑,像是製造並發射了世界首個由私人投資的火箭「獵鷹1號」、開始使用貨運天龍號太空船為國際太空站運送貨物等等。

此外,相當關心人類福祉的馬斯克,也在去年運送超過60顆衛星上太空,目標是在近地軌道佈滿覆蓋地球的衛星群,未來便可不需透過地面通訊設施接收網路訊號,就連偏遠地區也能享有高速網路服務。SpaceX的目標就是降低太空運輸的成本,並進行火星殖民,馬斯克就在火星城市的計畫中,提到殖民火星是要讓每個有意願的人都能前往,沒有錢去火星的人也會得到貸款,他甚至還承諾說火星上會有很多工作機會。

遠征行星,為了分散風險

人們總是對於未知充滿探索慾,目前我們對宇宙的了解,只佔5%。我們也無法確定人類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體,抑或是我們真是遠古火星人的後代。至於馬斯克想要殖民火星的概念,其實要追溯到2001年,他所提出的「火星綠洲」的概念,計劃向火星發射一個小型實驗溫室並種植植物,目的是吸引公眾對於太空探索的興趣,增加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經費,「這個溫室將成為生命曾到達的最遠處。」(不知道《絕地救援》的原著小說,是不是也受到馬斯克的影響),在2016年於墨西哥的一場國際會議中,馬斯克也闡述移民火星的根本原因,便是希望雞蛋不要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以免人類文明遭遇天災人禍的重大災變。

當然要殖民火星,其中還有許多難題需要一一克服,像是最基本的如何載送初期的建設物資、火星的平均溫度在零下87°C與零下5°C之間、增加火星上的供氧量。可以說火星的環境對人類而言並不舒適,與地球相比只有南極在溫度方面和火星比較接近,加上氣壓極低、二氧化碳極多、幾乎沒有氧氣、重力較低,因此就目前的設想上,人類若要在火星居住,就要在人造建築當中生活。不過也有人提出了對火星進行地球化改造的想法,讓火星環境得以讓各種生物生存。

好比改變火星氣候這點,馬斯克就提出要在火星兩極引爆核彈,爆炸會使火星兩極大部分的「冰帽」蒸發,釋放出足夠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,兩者都是強效的溫室氣體,去促使火星溫度大幅升高。

 

失敗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

在BBC上有篇報導,分析了馬斯克成功的商業模式,特別點出了他保有大膽作夢的精神,像是改革汽車行業而創辦了Tesla、殖民火星而創辦了SpaceX、想在真空隧道中建造超快列車Hyperloop 、把AI人工智能整合到人腦中參與創辦了Neuralink,並決心顛覆太陽能和電池產業,這些事業、奇想、創新之中都有著共同性,那就是所有項目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對未來的設想。

「我只是試圖探索未來,不致悲觀。」在 2017的TED上,如此說到的馬斯克,對於「失敗」,他那積極的想法,讓他得到通往成功的門票,好比SpaceX的Starship墜毀,馬斯克會因為這次的墜毀讓SpaceX收集到讓下次不會墜毀的數據,所以用另一個角度來看,只要持續下去,總有成功的一刻。

當然馬斯克不可能只有失敗過這麼一兩次,在他的經歷中,面對失敗的過程不比一般人少,甚至還要更多,但只要明白失敗並不可怕,真正該害怕的反而是失去信心與挑戰的勇氣,才是我們能效仿馬斯克的地方。

== Don't remove this. == -- == Don't remove this. == 0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