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到屬於自己的北極星!W春池計畫創辦人 — 吳庭安:「重新歸零,不要去想自己多差、多了不起,而是思考做這件事情是為了什麼?」

「在低潮的時候,你要去想這件事情的價值與意義。如果有價值與意義,就可以回歸到初心,那最一開始的理念。」春池玻璃副總 – 吳庭安帶領春池玻璃走出不一樣的傳產之路,也透過行動告訴我們堅守核心價值的意義。

落實循環經濟,真正創造新的價值

跨足於工業原料、科技建材、文化藝術與觀光工廠的春池玻璃,致力於把有限的資源,透過循環經濟的概念,使其變成永續的材料,可謂台灣「循環經濟」之典範。談及近況,W春池計畫創辦人 – 吳庭安表示近日都在忙碌春室與興波咖啡合作的展覽,而在二樓也多了一個選物店,讓更多對環境永續相關的品牌進駐。此外,W春池計畫則會在今年與金馬獎合作推出防疫酒精,甚至有些新的品牌合作也如期進行。縱使在疫情時代,對於循環經濟的實踐,仍沒有停下腳步

吳庭安就提到過去W春池計畫有蠻多案例都讓他印象深刻,「因為W春池計畫某種程度上是以『循環意識』在跟品牌溝通,所以它並不單純是運用玻璃而已。像有一次與W Hotel合作,用回收的玻璃再造出微型綠洲!我們也不只做景觀類的產物,那一年的中秋節,我們也用回收玻璃製成產品,放在W Hotel的中秋禮盒中。」除了這樣案例外,與綠藤生機的合作,也讓吳庭安明白循環經濟可行性,「我們從一個品牌,到推動計畫,最後變成促進整個循環的可能性,而非單純的行銷。落實循環經濟,真正創造新的價值。」

然而在傳產轉型的過程,有許多的難題都需要克服,像是與專業人士的溝通,如何與外部溝通,都需要耗費許多心力去解決。「這也是我在春池一個蠻重要的過程與擔任的角色,我需要去轉換事情的價值,做這些創新的目的何在。好比老師傅有很多玻璃技法都很專業,卻因為市場不需要而被淘汰,技法留下來也沒地方用。我們就想用這個技法做出現代人有需求的產品,把拉霓虹燈管的技術,衍生出非一次性的吸管。」成功的案例也促使老師傅接受時代趨勢,「可能老師傅最初會懷疑這樣做的意義,但如果可以創造出現市場需要的東西,這個技藝就可以一直傳承。他們內心也很想傳承下去,所以慢慢就會接受這些改變。」

至於在外部溝通上,吳庭安坦言除了要了解市場的脈動外,也要溝通所謂的循環經濟,「這需要花蠻多時間來傳達。我覺得很幸運的是這些年來,循環經濟在全球受到重視,讓我們後來的溝通輕鬆很多。」另外,他也提到像是在回收系統上,光台灣的回收量就非常大,一年可能就十幾萬噸的玻璃,這個數量對出春池玻璃來說是很大的壓力,必須要一直想到創新的方法去使用這些回收玻璃。

成為循環經濟的典範

談起大量的回收玻璃,吳庭安表示玻璃是100%可以再利用,但關鍵是能不能再被利用,「春池玻璃在回收玻璃時,從源頭就會做初步的分類,到後段時還要經過分選,分選是要把一些不要的東西去除掉,只要還原成純玻璃時要再利用都沒問題。最怕就是玻璃裡有金屬、塑膠等雜質,我們會用比較特殊的光選系統、高壓空氣去做細部的分選,可能會有90%被分選出來,剩下的10%,就算不能再製成玻璃,還是能變回玻璃的成分:矽沙,去做成地磚等等,所以是真的百分百再利用。」

當再利用的基礎下,如何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,反而成為最大的癥結點。因此,吳庭安認為所謂的「創舊」理念,其實是要從核心價值去找,才能將舊有的東西,演化出新的價值!「很多好的東西都是從舊的東西演化而來。所以要花費時間找出核心價值,比如說玻璃的循環經濟,是因為春池玻璃做回收玻璃非常長的時間,我們熟絡它的材料特性、製成、工藝特性,通常創舊最重要的關鍵就是這些底蘊。」當然推出產品時,難免會擔心市場的接受度,對此,吳庭安說道:「的確會擔心,但我們是先去想東西有沒有存在的價值,那個價值不管是對社會環境,抑或是普世價值都要兼具。這也是我們不管推出新的計畫、產品時,一定會考量到的。當然也會有狀況是要創造市場的新需求。」

因此,回歸到W春池計畫、春室的未來走向,吳庭安希望這樣的循環概念,是否能運用到不同的產地,甚至成為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範例,「比如說走出世界,但走出去一定要是春池玻璃嗎?其實也不一定,可能是這種循環系統的概念,台灣也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範例。另一種是在塑膠、金屬等材料上,能不能推動春池玻璃這種形式,也很重要。」如此說到的吳庭安,坦言單純的產品出口,不是他理想中的樣貌,反而讓W春池計畫到了當地與當地結合,才是最正確的,透過更完整的架構,才可能讓循環經濟在各地發酵茁壯。

找到屬於自己的北極星

在十月號雜誌裡,我們想要與讀者談談「堅持信念」這件事。不知道對你來說,最堅持的事情是什麼?「我的堅持是希望對環境、對社會有貢獻。我覺得循環經濟就是種方法,最根本的核心是能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,像我們現在做的每個動作或者行為,都要考量到環境、社會。」對吳庭安來說,春池玻璃就像是顆一種子,期望藉由行動讓更多人一同落實、理解循環經濟的可行性,「總是要有人開始,當累積起來,變成很大的力量。這也是我自己很期待的未來,也是我們的堅持。」他也提到最有成就感的時候,不是產品賣得多好,而是接收到年輕人的正向回饋,「當你真的有影響到他們,知道下一代會有這樣的思維時,未來將會變得更好。其實最開心的就是把循環經濟,傳達給更多人,重新去看待這世界。」

而是從什麼時候萌發這樣的理念,吳庭安認為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,「小時候只明白家裡的企業,是在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。但那時我還沒有立定志向,不過小時候看到滿山滿谷的玻璃瓶,那震撼的感覺是認知到原來人類能創造這麼多垃圾!那一幕就有影響到我的想法,開始思考一個事物對人類好,但對世界來說是好的嗎?」在春池玻璃轉型的過程中,難免會被人看輕,甚至不看好回收玻璃能做出什麼新價值,但對吳庭安來說,這些都無法阻止他的腳步,「因為,我們有個蠻核心的理念,我自己把它稱呼為『北極星』,就是不管別人認不認同,我知道這件事情是對的,所以要先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觀。這樣當別人在評論時,你就不會在意。」

訪談的最後,我們也請吳庭安分享下,這一路走來的心得,是否也曾想過放棄?「我覺得事情一定會有高低起伏,在低潮的時候,你要去想這件事情的價值與意義。如果有價值與意義,就可以回歸到初心,那最一開始的理念。重新歸零,不要去想自己多差、多了不起,而是思考做這件事情是為了什麼?就像我如果不做回收玻璃,我可能會往教育的方向走,這可能也符合我的初心。我還是持續創造價值,跟我的初心是連結的。」


Credit

文字/Alec Zhan

圖片提供/W春池計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