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台女 Tai-Niu》最邊緣的台北女子圖鑑:感情,讓她付出一切、甚至入獄,「我們在警察眼中就是異端份子、更生人。」

43 歲的 Edie,曾是侯孝賢電影女主角的原型,年輕時玩得瘋狂,活得狂妄。現在她的情緒彷彿被時光封印了,猶如清晨的湖面,平靜且沒有任何波瀾。基隆的早晨參雜著灰暗的色度,Edie 擦了一抹高調紅唇,梳著乾淨的油頭,穿著露腰合身短上衣、人造皮草外套和細身喇吧褲,站在中山陸橋上,已然是一幅風景,她眼神中流露出的坦然,是一種近乎禪意的存在。 時光會流逝,人事會變遷,但日子還是要過。

迷上台北

過去的她永遠是派對裡最辣的那個女生,光陰似乎特別眷顧 Edie,被時光遺忘的容貌怎麼看都有少女的感覺。然而她 17 歲時,在台北認識了一個喜歡音樂的男生,是她的初戀,為了他更特別從基隆搬來台北。交往四年間男生沒有工作過,情緒不穩定,喜歡一個人嗑藥,控制慾很強,憤怒時會把煙熄在她臉上,對她暴力相向。但她那時候年紀太小,只知道自己很愛這個人。

為了繳房租和支撐兩個人的生活開銷,她在安親班工作的薪水根本不夠支付,房東發現這兩個年輕人沒錢,就把她介紹去酒店上班。他不工作,只會花 Edie 的錢,所以交往後期她每天都在倒數分手,「我離開他的那天,是真的把五十萬花完了。」後來 Edie 的朋友剛好認識侯孝賢,侯導聽了她與男友發生的故事記錄下來,幾年後拍成了《千禧曼波》,影響了整個世代的愛情觀,只不過,後來 Edie 發生的事情,侯導就不知情了。

在監獄的那些年

前前後後,Edie 在台北住了快十年,這十年裏有最暢快的回憶,也有不想憶起的過往。她 27 歲那年被當時的男友牽連進古柯鹼毒品案,男友先出事,隨後 Edie 也連帶被抓。那時新聞鬧得很大,各大報都是頭條。被抓之後,她才知道警方早已跟監他們整整一年,在她跟男友認識的第五天就被跟蹤,後來看到卷宗,發現警察查緝過程中,還撞見她男友跟別的女人偷情。

法官本來對她起訴十五年,後來關了一年半。Edie 入獄後先住進十幾人一間的房,床位極為狹窄,炙熱的夏天,電風扇只能限時使用,多數時間都燥熱難耐。後來她又跟一百人睡在大通鋪裡,跟沙丁魚一樣,大家全部一起上課、作息、吃飯。「什麼都有限制,每個人只能在三分鐘內用四桶水洗澡,沒有人是很乾淨的。」她說,一百個人的體味交融在封閉的空間裡,那氣味她至今難忘。

你們會再用藥嗎?

不會有人喜歡獄中的生活,但對她而言是一種契機。雖然失去了一年多的自由,讓她三十歲之後的人生有了顛覆性的轉變,「二十幾歲的我,大概就是別人說的初生之犢不畏虎,永遠都是趴到最後一刻沒有節制,曾經玩到送醫院兩次,如果我沒進監獄的話,滿有可能趴到死的吧。」出獄之後,Edie 的人生展開新的章節,用句老派的話來講,是重獲新生。她不再像以前一直派對,過去用藥生活一團亂,情緒也很差,不可能去想未來的計畫,出來後,一切都變得更好。她也不避諱講這段過往,因為她希望讓大家知道更生人的故事。 如果可以,更希望分享這段經歷,告訴大眾人生有很多面向,有些人的生活是你我難以想像的。「我在監獄裡遇見很多社會邊緣人,出來再犯的機率非常高,他們用藥不是為了玩樂,是因為生活就長那樣。我出獄前問了幾乎一百個獄友『你們會再用藥嗎?』所有人都說會。」

Edie 談起之前的獄友被通緝,是因為跟男友吸安非他命好幾天沒睡,去超市買東西付錢時精神恍惚,本來要拿錢包卻拿成男友的一把槍,員工立刻報警。諸如此類光怪陸離的故事屢見不鮮,因為這就是他們的真實人生。「被關後通常很難跟這個世界接軌,不會被接納。我出獄後也被警察臨檢過幾次,他們覺得我有前科,對我態度非常差。我們在警察眼中就是異端份子、更生人,所以我一直想做些甚麽翻轉這樣的印象,幫助社會邊緣人。」她振振有詞地說著。

《台女 Tai-Niu》

《台女 Tai-Niu》集結了 20 位居住台北,年齡層橫跨 20、30、40 世代,性格、外表、才華、氣質、職業完全不同的女子。就算有些人看似是人生勝利組,但她們仍具備某種敢於活出框架的叛逆特質。 這本著作源自兩位酷兒攝影師 — 台北美術獎首獎藝術家登曼波與新銳攝影師林建文,及女性文字工作者 — 時尚雜誌編輯李昭融,三人攜手合作,希望透過具感染力的攝影和文字,帶大家看見這世代「有點不一樣」、「有點edgy」、「有故事」的台北女生,探討她們和這座城市之間,有著怎麼樣的連結?

「這些女生的人生,或多或少地沾染了這個城市的影子,她們敢於不同、無所畏懼,繪成了這本美好的台北啟示錄。」—— 獻給勇敢的台女們

不是為了重新「定義」台北女孩,作者群單純想跳脫主流價值和單一審美觀,用不那麼政治正確也不太符合大眾想像的觸角,挖掘從他們生活周遭「真切」長出,獨特且樣貌多元的台北女生。而 Edie 的故事,正是其中一位女孩的故事。 作者群走進這些女孩私密的家、工作室,她們在台北的遊樂場,透過深度訪談,能量飽滿的視覺影像,呈現她們當下過著什麼樣的生活。她們,可能是天生的反叛者、浪漫過頭的戀愛女王、有點瘋癲的藝術家、教育大眾性意義的模特兒、具設計才華的跨性別者、堅持穿蘿莉服的造型師,甚至是太過冷靜的夜店DJ…… 唯一共通點是不走在社會期望的調調上,意志堅定、勇於展現不一樣的活力,即使活在自身邊緣的小宇宙裡也無所畏懼。

隨書還附有 12 篇精彩的「台女の煩惱」兩性散文本,書寫主題關於人生、感情和人際關係,涵蓋現代女性或年輕人的諸多困擾,是採訪者李昭融和書中 20 位女性暢聊後,融合長年在女性雜誌的工作經驗, 所歸納出 20、30、40 世代女性最具共感的觀察總結。

台女又怎樣?

台女一詞源自 PTT,網路上甚至還有詳細說文解字的圖鑑版本,極為諷刺。網路上流傳的定義有很多,但基本上都是條列式滿滿負評,比如說個性自我、公主病、只愛洋人、眼光太高……等,甚至還有網友長篇大論細數各個台女會歷經的事件。當然,最有趣的是還相對於台女,出現了台灣男生認為的理想台灣女性,也就是「非台女」特質,其中幾項特別有趣,包含 D 罩杯,皮膚白,婚後願意跟公婆住,家事全包……。這些台女和非台女的特質,已經很明顯地證明了台灣男性對完美女性的想法。

採訪者李昭融也認為,這些高彰「台女不意外」的群眾,無論男女都是患上了厭女症的患者。很多個人行為無論男女都會有,無須用一種詞彙強加於上。打個比方,跟白人男子交往的台灣女性會被揶揄為「ㄈㄈ尺」,但跟白人女性交往的台灣男性會被稱為「台灣之光」或「為國爭光」。撕掉標籤需要長時間的理解,不敢希冀透過這本書翻轉台女,但希望至少能夠脫離無奈的刻板印象,也許有一天,可以是一種「我台女,我驕傲」的文化浪潮。 尋找台女的這條路很漫長,有時候也很徬徨,它有點像是有機生成的樣子。很多時候,我們並不確定可以前往何處。無論是在陰沉沉的基隆天橋、銀髮族們齊聚的卡拉 OK,煙霧瀰漫的檳榔攤,灰濛濛的地下室夜店,燈光昏暗的撞球間,或是被藝術品滿滿包圍的東區宅第。許多女生的故事讓我感觸良多,拍攝、訪問時的浮光片影歷歷在目,回憶參雜現實,對我而言是一段很難忘記的旅途,一段找尋台女,也找尋自己的旅途。

Photo:大塊文化